2025年首个水果新品牌“千堆雪”蒲江耙耙柑亮相
万果联四海,蒲江荟优品,2025万果博览荟(中国·蒲江)果品交易会在成都市蒲江县隆重举行。
1月3日上午,活动开幕式在蒲江县万果博览荟科创中心盛大开启,成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刘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徐明岗,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陈孟坤,蒲江县委书记、一级巡视员蒲发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蒲江县委副书记、县长赵钢,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惠勇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20多位行业领军嘉宾和200余位专业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2025万果博览荟(中国·蒲江)果品交易会开幕式现场
由蒲江农业发展集团旗下集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天下星农共同塑造的蒲江耙耙柑产品品牌“千堆雪”,在万果博览荟(中国·蒲江)果品交易会上正式亮相。
“千堆雪”亦成为了蒲江县人民政府在全域全员全力推广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两个替代”工程之后,蒲江县国有独资集团公司着力推出的第一个柑橘类产品品牌。
01 雪山下的纯净蒲江
生态福地,大美小城。蒲江县地处北纬3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08%,是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根据十几年的目击记录,蒲江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连绵起伏的雪山,向西远眺,可以观赏到80座海拔5000米级以上的雪山。蒲江,是雪山下的城市。
图:蒲江——雪山下的城市(来源:绿色蒲江)
仙山拥峙,蒲水萦环。蒲江长秋山梵刹林立,自隋唐起佛缘兴盛,在唐时因仙人圣迹成名。相传长秋山仙隐之处,僧道颂传长秋之美,常助黎民修养;民亦感念慈悲,赠柑橘与之食。蒲江,古属益州蜀郡,《唐史拾遗》记载:“益州每年进柑”,蒲江柑橘,源自千年蜀柑核心产区,蕴藏着禅意雅趣。
两个替代,种出好品质。近年来,蒲江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域全员全力推进“两个替代”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蒲江柑橘的纯净风味,九分甘甜一分浅酸,自然营养。
图:蒲江全域全员全力推进“两个替代”工程(来源:绿色蒲江)
02 经霜历雪第一柑
蒲江柑橘,是生长在雪山下的纯净之果,是传承千年佛缘的禅意之果。
作为晚熟柑橘,蒲江耙耙柑采摘时间为1月中旬左右。在长秋山中成长,不为人知,但它却能经受住风雪考验,在春天绽放柑甜之味,最终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它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气质,它有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气魄,在品牌创意的过程中,作为主创的天下星农团队,希望消费者在吃到蒲江耙耙柑的时候,能够体会这种不畏风雪、拼搏向上的精神,这正是“千堆雪”的品牌之魂。
图:蒲江耙耙柑即将成熟,在风雪中摇曳的长秋山基地,可谓:一抔雪,一枚柑。
望雪而生,沐浴千年佛缘禅意,经过风雪洗礼,最终成长为一颗颗鲜甜明亮的果实。结合这一分不畏艰苦的豪迈气魄、一分风雪后见柑甜的本真态度、一分延续千年的仙禅气韵,天下星农为这枚来自中国优质杂柑之乡的甜蜜果实,取了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千堆雪”。品牌广告语“香自苦寒来 柑甜春天见”,深刻地诠释了蒲江耙耙柑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涵,我们希望让消费者品尝之际,能感悟到那历经风雪后的珍贵与美好,体会到品牌所传递的坚韧精神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图:蒲江耙耙柑(来源:绿色蒲江)
03 柑甜春天见的诗意
一枚枚果子历经风雪考验迎春呈现柑甜美好的坚韧气质,蒲江耙耙柑生长在长秋山上望月观雪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千年古县蒲江传承着宋代魏了翁鹤山学派的儒学文脉,在品牌视觉系统设计上,天下星农设计团队综合产品特征、地理环境、历史内涵三个层面价值,以写意轻盈的中国山水画为创意灵感,打造了独具艺术美感的视觉体系,彰显时间的厚重感与历史文化的深邃感,传递出自由旷达的悠远意境与纯粹本真的自然之味。
品牌标志,基于耙耙柑果实形状和落雪挂枝意象,结合纵横俊逸的“千堆雪”文字符号打造而成,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品牌包装,把柑橘融入山水画中,天上是长秋月,远处是在蒲江肉眼可望的连绵雪山,一亭赏雪参禅,一舟天地独钓,整体造型仿若典藏版的古籍礼盒,我们希望消费者不仅品尝到蒲江耙耙柑的柑甜风味,更能领略到不畏艰苦的品牌精神与禅意古朴的产地文化。
图:“千堆雪”品牌标志
图:“千堆雪”品牌包装
图:“千堆雪”品牌九枚装礼盒装(主打年货节)
天下星农认为,品牌要想出圈,首先要设计好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经由社交媒体的热搜引爆,再进入社群圈层中进行讨论与共创,从而卷入更多人参与,最终成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引发集体共鸣和扩散。
好内容的标准就是能够带入社会文化,共鸣社会情绪,从中创造能被大众讨论的话题和群起而模仿的复制因子。
“千堆雪”品牌,是天下星农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打造的更具精神风骨的水果品牌,经历风雪,保留初心,你我最后才能在春天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