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已经在组织部工作了十个年头的潘利军,动起了下海经商的念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潘利军决心一定要让国人吃上有机的、放心的蓝莓。他带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东拼西凑来的钱,敲响了自己经商的第一锤。
开启漫漫“蓝莓路”
蓝莓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为了种好蓝莓,潘利军拜访了国内大多数的蓝莓专家和蓝莓种植户。1999年,潘利军投资1000万,从美国买来不同品种的蓝莓苗,然后开始了自己漫长的种植之路。
种蓝莓,需要3-5年才能看到蓝莓是否能够产果。4年过去,潘利军精心呵护的蓝莓长势却并不喜人——不抗冻、结果小、结果少。情急之下,他开始四处拜访专家。专家说,这批蓝莓生长的跨度大,而潘利军不分三七二十一拿回来栽种,就吃大亏了。
“鼓没打到点上”——潘利军的第一炮不仅没打响,还亏了3、400百万元,但他还挺高兴,因为他找到了问题所在。
科技为先,研发脱毒苗
蓝莓传统的扦插苗很容易遇到严峻的病毒侵害,于是,潘利军决心研制脱毒苗。为了攻克脱毒技术, 潘利军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使蓝莓苗的脱病毒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攻克蓝莓脱毒种苗技术,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能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种植的脱毒种苗,这意味着他已经拥有了蓝莓大批量种植的先决条件。
不仅如此,为了把蓝莓种到云南,节省蓝莓苗的运费,潘利军还研发出裸根技术移栽,这大大降低了移栽风险,并且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潘利军还受到苹果密植栽培的启发,开始研发蓝莓的密植栽培技术。每亩地能种植蓝莓苗1600株—1700株, 这是传统种植的5倍!
土壤改良 锯末帮忙
潘利军一直想种绿色的,有机的蓝莓。
蓝莓喜欢吃有机质,但现在的土地已经被消耗的太厉害了,就需要重新将土地的有机质找回。
在丹东,潘利军用锯末来改良土壤,这也是他的专利技术之一。锯末腐烂后会变成大量的有机质,蓝莓才会甜。种植蓝莓,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能低于12%。而丹东的种植基地原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1-3%,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潘利军一亩地放30—50立方米的锯末,并旋耕机进行旋耕。锯末在土壤里是逐步分解,能不断的供应蓝莓生长。土壤有机质很高了,所就不用施化肥了。与此同时,在土壤里掺锯末还能降低土壤的的ph值,土壤变酸了,这对于蓝莓生长更有利了。
全国布局 巧用大棚 错峰上市
除了从蓝莓的种植、土壤的改良上下功夫以外,潘利军的天赐集团先后投资上亿资金,经过16年的努力,在中国最适宜规模种植蓝莓的大、小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云贵高原先后建立了九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2000亩, 还有蓝莓种苗生产基地、蓝莓鲜果观光采摘园及蓝莓深加工工业园。潘利军攻克了蓝莓在北半球秋冬季无鲜果的国际技术难题。
在最适区域种植最好品种,保证最佳品质。除了每年的1、2月以外,潘利军在全国各个地方的蓝莓种植园都能保持蓝莓鲜果的供应。天赐蓝莓鲜果行销全国,以其无农药残留、高花青素含量的健康理念、供货期长和甜酸适中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用品牌传递好产品的故事
蓝莓的品牌名之所以取名叫“天赐”,是潘利军一直强调“天生天养”,这也深深的根植于天赐集团。消费者的口碑相传和越来越快的销货速度,就是对潘利军的理念的最大的认可。
而在品牌包装上,设计师认为:天赐,第一感觉是离我们好遥远,冰冷而缺少温度。但是,细细品味,大自然用阳光、大地、雨露来制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美味的蓝莓,而也只有大自然才能做到,所以这才是天赐的真正含义。
苦尽甘来 蓝莓飘香
2012和2016年,CCTV7对潘利军的18年蓝莓之路进行了专访。潘利军从种苗引育、种植技术、再到品牌推广做了全方位展示。不少专家对此给予很高评价。在云南,潘利军经常被各大院校邀请去讲座,现在还兼任辽东学院的名誉教授。
现如今,天赐蓝莓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顺利。通过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线上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
2016年,天赐蓝莓的产值已经达到了约2000万元,蓝莓苗的产值更是达到了15亿元。以诚为本,科技为先,再加上倾注了12万分心力的种植,这样的天赐蓝莓,怎么会不受欢迎呢?